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九百四十章改投门庭  (第2/2页)
,只是他还在等待时机,还需要得到足够多人效忠。    秦桧得考虑自己的前途,尽管他心中对官家有一点歉疚,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,晚来不如早来。    这时,秦桧看了一眼停在码头上的一艘客船,问道:“那是谁的船?”    “那是黄尚书的船?”    秦桧一怔,黄潜善也来了吗?    “黄尚书在觐见太上皇?”秦桧问道。    侍卫点点头“他半个时辰前就来了,这不,他出来了。”    秦桧一回头,只见黄潜善从别院中走出来,脸上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得意之色。    ‘原来黄潜善也投靠太上皇了!’秦桧暗暗思忖道。    这时,黄潜善也看见秦桧,两人脸上都露出一丝尴尬,黄潜善连忙笑道:“呵呵!原来秦尚书也来探望太上皇的病情。”    “是啊!听说太上皇感恙,我们这些做臣子当然要关心。”    “说对很对,我们应该关心太上皇,秦尚书,我还有点事,先告辞了。”    黄潜善点点头,匆匆走了,秦桧望着他的身影上了船,这才整理一下衣装,跟随侍卫向别院中走去…    这几天,太上皇赵佶放出风声,说自己感恙病倒了,结果来探望他的大臣络绎不绝,现在还不到中午,已经有六位大臣来过了。    当然,第一个来的是天子赵构,那时,赵佶躺在病榻上,脸色苍白,说话气喘无力,老态毕现,真的病得很严重的样子。    而现在的赵佶却是一番模样,他穿着一身禅衣,头戴黑色纱帽,脸色红润,正兴致勃勃地欣赏黄潜善送来的几幅名家字画,他从前确实是很喜欢这些字画,但现在他更喜欢这种有大臣孝敬他字画的感觉,表明他没有被遗忘,他的皇权依然还活在很多大臣的心中,在必要的时候,他会呼唤皇权,让它们在所有人心中破茧而出。    他现在喜欢有权势的大臣更胜于书画家。    “太上皇陛下,秦尚书特来觐见!”一名宦官在门口小声禀报。    “宣他…不!请他进来。”    赵佶需要笼络所有对他复位有帮助的人,甚至包括宦官和侍卫。    片刻,秦桧快步走进了书房,躬身行礼“微臣参见太上皇陛下!”    赵佶笑眯眯道:“不必客气,秦尚书请坐。”    “谢太上皇陛下!”    有宫女搬来一只绣墩,秦桧坐下,关切问道:“听闻太上皇陛下感恙,微臣十分关心,不知现在病情是否好转?”    “有你们这些忠君爱民的大臣关心,朕病情好转了很多,已经不用躺病榻,只略略有些鼻塞,其他没什么了。”    “太上皇陛下病情好转,是朝廷和万民之幸也,还望太上皇陛下保重龙体。”    赵佶点点头,又问道:“秦尚书最近在忙什么?”    “没有大事情,都是繁琐一些小事。”    “礼部很重要,秦尚书主管礼部也足见有相国之才,朕没有记错的话,当年是朕点了秦尚书状元吧!”    “是政和五年,陛下提携之意,微臣一直铭记于心。”    赵佶笑了起来“当年朕那就看出来,你绝非池中之物,所以才点你为状元,现在才十年,你就升为礼部尚书了,朕当年没有看错人啊!”“陛下英明神武,无人能及!”    秦桧曾和赵佶一同囚禁在燕山宫,曾见过赵佶在院子里抓蚂蚁的落魄,另一方面,他们也算是患难之交。    不过赵佶似乎并不想提及那段往事,他看了看秦桧,便淡淡道:“好好辅佐官家,报效大宋,你还会有更大的前途。”    “谢陛下关心,微臣一定对大宋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    秦桧犹豫一下道:“官家准备让微臣巡视西北三路,太上皇陛下有什么交代吗?”    赵佶精神一振,连忙道:“什么时候出发?”    “后天一早出发,要经过成都府。”    “成都府朕不关心了,朕更关心京兆府,你去京兆府给朕做一件事。”    “请陛下吩咐!”    赵佶压低声音道:“你给朕搜集李延庆拥兵自立的证据,越多越好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